2008年4月10日

Cover story of Pots



人生舞台交錯的Plath/plus+劇場靈魂 — 徐堰鈴

文字 吳牧青



她,總是謙稱自己「永遠不夠好」、「不是最棒的」、「什麼劇場小天后啊?」;生長在客家家庭長大,既能說得一口好客語調,又能講起標準的北京話、最接近台灣的標準俐落國語、菲式英文、偶爾甚至嚼起段接近的法語發音;她母親是位體育老師,從小就立志在舞台上發光,藉由許多演員都做不到的體能訓練,結合到她鍾愛的肢體表現優勢;她往往優先於劇場導演給筆記或需求前,便已經在語彙大腦和身體繞行數種可能的呈現步調;她是許多年輕世代觀眾在她舉手投足間就神入的舞台核心,也是眾多(不管是否合作過的)劇場工作者眼中「最好用」甚或「頭號人物」選角名單。

我多年來從一個劇場愛好者到看了不少她的戲,由舞台下的長期觀眾到一個可以側看她排練、ON/off Stage在劇作文本和生活談吐的媒體工作者,越來越能體會她的精準和節奏,早在人生和舞台合為一體的幾年之間,就難以辯別。她不愛那種后冠套在頭上的原因,我想甚至許多人都看得比她自己都清楚。她是徐堰鈴。

誰來普拉斯?

早在開演前近一個月,在北藝大戲劇廳和台南誠品兩週巡演的《給普拉斯》,票房就幾近售罄,過去老是被圈內人開玩笑「少女情懷太嚴重」的導演Baboo有點羞地說︰「這次我怎麼能再唉啊!」(因為他往往在戲前就會說「做完這齣就不想做戲了」的近似哭腔喊道)…「觀眾對我們那麼好,怎麼好意思唉!」,不過,要說起這齣即將正式演出的劇碼,從策劃到正式呈現也已將近一年半的時間。由Baboo導演找上少見的新生代專職劇作家周曼農,在合作完《百年孤寂》後,過了幾個月又再度手癢思索下個創作題材。



一開始Baboo與曼農兩人鎖定女性作家來著手,設定並試圖為獨角戲詮釋作家的另一種反向性。「莒哈斯」(M. Duras,法國近現代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是Baboo率先想到的一個切入作者角色,但曼農另推了「普拉斯」(Sylvia Plath)做為素材,和Baboo溝通確認後就以普拉斯做為創作主角。「我後來想了想,要找到一個符合周曼農這種怪咖性格來詮釋表演的人實在很少,到最後就只有想到徐堰鈴一個人。」Baboo回憶這種既難想卻又容易決定的選角思維。「那時劇本都還沒有出來,只是先跟她聊聊概念,她就答應演出了。」



「我是 我是 我是恐懼的女王
我令我的臣民恐懼
也令我自己恐懼
雖然我的王國那麼小」
「如此光明正大的陰暗與痛苦
如此光明正大的承認與坦白
是的我愛 我愛」
「我們多想觸及她,
沒有人想成為自己已經是的那個人,
都想成為殘疾者,
殘疾,這個字眼多漂亮,
而我擁有那麼多漂亮的字眼,
並夢想著一個殘疾的天堂。」
—節錄《給普拉斯》文本片段

在排演場上,徐堰鈴彷若是帶著自己進入劇中人,又帶著這樣的角色走出排演場,幽幽詼詼娓娓誨誨虐虐細細地纏繞著屬於她的獨特人生,繞著每種劇場導演給她的、劇作給她的、角色所賦予的一切。

大腦和身體的多樣說書人

應該是台灣所有劇場演員足以有能量和高度來篩選劇本的徐堰鈴,坦言她確實有過發現劇本不適合而推掉的作品,「但是不多吧!?雖然我有時也會在一些劇場的初期排練時才發現『不行』因而退出的經驗也有過,但那往往是很小的一部份。」接戲排戲導戲教戲一肩挑起的她,還是能在一些合作的門檻上有把衡量的尺︰「經驗真的很少的、作品風格完全不是我要的,我就會很明確的不會考慮,但即使是娛樂性為方向的只要我認為合適的話也會接。」

我閃過一個想法,問了她,「那麼像張鳳書一樣由劇場出發,然後去演《台灣霹靂火》這種本土連續劇,究竟是接還不接?」「可以接啊!張鳳書那樣有什麼不好呢?」雖然過往她接演的劇作總讓人聯想不上這樣的角色,不過她的回應,倒是可以反映她不似也不光是滿足到目前為止所能勝任的角色已經夠多。「當然如果和電視劇相較,電影是個更吸引人的介面,不過真的沒人找過我啊。」(Baboo還倡議我要幫她寫個『徐堰鈴徵求電影作品』這樣的小廣告,他那時的神情就像隻飛過迷霧中的烏鴉。)


徐堰鈴的「舞台命」,用天助自助這樣的形容詞恐怕還頗不精準,而她確也是目前難以尋得一個同時兼備先天身體質感和後天這麼亦步亦趨地堅定走在這條演員路子的人。也因此,Baboo和周曼農都對《給普拉斯》極具信心可以在當前往往傾向編導作品的劇場生態中,做出一件可以平衡於「編、導、演」三者互相展開對話、拉鋸的作品。「很久沒有可以為了一個本子,一起不間斷地工作三個月這樣的感覺。在這樣同時由戲來詮釋詩、作者、作者寫作的性格和生涯,又是我很感興趣的,外加這次導演和編劇是分開的,我們就曾打趣地聊到,這樣狀態就是讓我們三個人有個『共同的敵人』,那是個三角形的關係,當你面對導演,編劇就是你的敵人,面對另一者則又相反。」在國內劇作家缺血的現況中,徐堰鈴對詮釋這樣完整的三者對話管道透露了另一種奇趣和興奮感。「它某種程度構成溝通上的『不可能』,就是它好玩的地方。」

Baboo則補充,「三條線同時都在運行,不是只有誰follow誰,或誰牽制到了誰。」然而普拉斯這個龐大的作者劇場,面對這樣的文本,也是在三人合作同時要先處理的一塊。

中性的跨越和彈性的阿Q

面對接受到她的女性觀眾總能跨越任何情感性向,無論是同性戀、雙性戀或是異性戀都能敞開思想去接受像徐堰鈴這樣的劇場(表演及導演)創作,她的特色在於一種不以任何定義的性別標準,剛性裡不顯得僵硬,細膩中又不覺得軟弱,中性的詮釋者,要說最接近這樣的角色,大概便是女唱作人張懸(非本質上的雷同)。那種無礙於青壯一輩已淡化前進的「去公主病」,足以反映在她身上。這一點在所有台灣男性社會中,對於中性或是無差別性別信仰者的深化,是有段遙遠的落後。

「我或許知道你所描述的是什麼,但我也不能精準地得到這樣的訊息,更不能去想這樣一回事。而且我明白這樣的創作領域上所能對話的群眾,還和理想中有段落差。」徐堰鈴說起不能經由比較或眼前的回饋,倒更令人感受到她某種超越表演本質的基進思想。

「我過去的確常常想很多,為了表演,常覺得某種難挽回的恐懼,甚至在睡夢驚醒,不過我後來就比較想得阿Q一點了,有很多時候真的不是我覺得以我的力量,就得去為一整齣戲的成敗毀譽來負責。「我何必要把所有一切攬在頭上呢?」「可能我比較阿Q啦。」她說起這些話,常自我訕笑著「阿Q思想」或「無聊人」來講著,讓我眼前的徐堰鈴似乎把普拉斯的創作與生活參雜又無法抽離的一種遙遠的生命時間儀式,而一部再一部的演出,則是這些儀式的刻度和過渡,進進又出出她的身體。


圍繞在那股偶爾點起香菸,時而出神停滯,在誤以為她要說什麼大哲理思考後卻蹦出一些很迂迴的自我對話,然後再反詰你一句「我這個人真的很無聊啊?我自己都覺得很無聊了…」,彷彿煙絲裊繞的空氣中可見的思路糾結,既難解,卻又固定地飄向一個方向。

疊合 交錯 徐堰鈴

從《踏青去.Skin Touching》或《約會A Date》等導演創作,即使在表演身上,也看得見一部份概念的延伸在這幾年更完整的呈現。既能將《給普拉斯》或是《我的敵人》看見各別文本的角色詮釋,又能夠纏繞和認清生命樣貌的人,還真的難以想像那種意圖,不只是她所自嘲的阿Q所賜的彈性就具有能量來表述的。或許虛無主義在基本的定義是種異樣信念的歧視語,但基進虛無主義到底存不存在?或許就正如堰鈴或是《給普拉斯》文本所呼喊的一種適時反映當代對女性/生命/殘酷與自我面對的鏡像︰



「基於純粹生命意志的自我殘虐
基於純粹生命意志的自我更新
成為自己的電自己的果實」
—節錄《給普拉斯》文本片段

基於純粹熱愛戲劇的信念,徐堰鈴就這麼一路走在舞台上旋轉低迷或放聲那喊。那種自我感覺不甚良好、每段生活或感情投射到她生命或劇場作品的疊合與交錯,就這麼一道道加入在她所能引人注目的沮喪、挫敗、自我反詰的否定性格,和她所說的自剖—「我可能會有天突然悟到生活中的想法而改變,但我不大可能某天醒來就驚覺劇場都是屁」。

林如萍 看 徐堰鈴

林如萍和徐堰鈴是有著奇異地學姊學妹和表演老師前後期,並於早期的徐堰鈴交遇演出的關係。「她隨時將自己準備到最好,將步調一步步規劃上來的一個演員,她所做的一切有著她應得到的top演員地位。」如萍說起堰鈴的初識「好像是在亞馬遜叢林中的野獸和野獸相逢,那種驚喜是後來都難以忘懷的。」她回憶第一版在2000年《如夢之夢》,徐堰鈴的演出神態是永難忘懷的。

今年底導演王嘉明將有個以林如萍、徐堰鈴、呂曼茵這三位才氣野性本質於一爐的創作計劃。「把那些精準地美學都忘掉吧,我認為當底子足以顛覆、玩弄又尊敬劇場的相逢,其實不容易碰到了,我渴望有個完全不怕失敗和失控的瘋狂能真正地出現。」

Fa 看 徐堰鈴

幾乎能將「莎妹」連結成其中幾個重要的臉譜,Fa和徐堰鈴可說是重要的兩張老K。兩人同是難得一路下來是專職的演員,也因而在不同case中交錯而過,但回想起早期莎妹的一些作品,Fa提到《當我們討論愛情─文藝愛情戲練習》(2002)那次的對手戲經驗是他最難忘的,「在整齣戲沒有台詞的情況下,我們完全靠一些肢體的接觸和表情的對話,就能深刻感覺到她要投注的一些情感。」

近來碰面,兩人約略地聊起了近況和同為長期演員的觀感,「以前年輕真的可以不顧一切地投入去做,但直到現在大家都三十幾歲,難免有些期待與現實的失落感。」Fa認為在長期團隊的工作下,那種早期兩人合作過的作品默契,正也勾起了忙於眼前而不及回想的劇場交融。

徐堰鈴 劇場演出作品年表
年份 作 品
1992 《與東門城的對話》、《盲點的剪接》
1993 《秋聲賦》
1994 《海山傳說‧環》、《太太學堂》
1995 《六彩蕾絲邊》、《星星的時間》
1996 《行走的人》
1998 《行走的人-走向內在天堂》、《酒吧98‧惹內的妹子》、《KIKI漫游世界》、《WIDOW98浮城奇書》、《無言劇一二及其插曲》
1999 《仲夏夜夢》
2000 《如夢之夢》、《X小姐》、《蒙馬特遺書》
2001 《之間》、《Zodiac》、《給我報報單口相聲》、《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動作》、《一桌二椅 ×2》、《烏托邦Ltd.》、《梨園蘭馨》之《湖樓》
2002 《瘋狂場景-莎士比亞悲劇簡餐》、《你正百無聊賴我正美麗》、《Zodiac》、《酒神之女預言家》、《當我們討論愛情》、《記憶相簿》
2003 《彎曲海岸長著一棵綠橡樹》、《從今而後…第二次重組‧與契柯夫的遭遇》、《女兒紅》、《愛蜜莉狄金生》、《幾米地下鐵》、《島語錄---一人輕歌劇》、《大兵的故事》
2004 《幾米地下鐵》、《Zodiac》、《Click, 寶貝ㄦ》
2005 《如夢之夢》、《幾米幸運兒》、《333神曲》
2006 《默島樂園》、《暗戀桃花源》、《不三不四到台灣》
2007 《看不見的城市》、《如影隨行》、《愛情說 --- 殘》
2008 《給普拉斯》、《我的敵人》

劇場導演作品年表
年份 作 品
2004 《踏青去.Skin Touching》
2006 《三姊妹》
2007 《約會A Date》

0 意見:

張貼留言